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目的 研究益肺通络颗粒体外抗结核、止血、止咳作用及对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和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益肺通络颗粒的培养基中,观察结核杆菌的生长情况;应用剪尾法、毛细管法测定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观察益肺通络颗粒的止血作用;用氨水引咳,观察其止咳作用;通过巨噬细胞碳粒廓清试验,观察其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廓清指数和校正廓清指数)的影响。结果 益肺通络颗粒在高浓度(0.01~0.2 g/mL)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但随着浓度降低,其抑菌效果也显著减弱,浓度减低至0.025 g/mL以下时抑菌作用不明显;与对照组小鼠出血时间(321.2±34.3)s、凝血时间(135.8±5.1)s比较,益肺通络高剂量组小鼠出血时间(169.5±23.0)s、凝血时间(97.5±3.3)s均显著缩短(P<0.01);与对照组小鼠氨水引咳的潜伏期(36.4±1.9)s、5 min内小鼠的咳嗽次数(45.9±3.1)次比较,益肺通络高剂量组小鼠氨水引咳的潜伏期(54.1±1.4)s 显著延长、5 min内小鼠的咳嗽次数(22.7±2.2)次显著减少(P<0.01);且小鼠廓清指数和校正廓清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益肺通络颗粒具有体外抗结核作用,具有止血止咳和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2.
目的 观察运用固本祛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口服固本祛风颗粒6个月。在治疗前、中、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主观综合评价,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主观综合评价、TNSS总分等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治疗3、6个月,治疗6、12个月之间的评分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NSS评分同RQLQ总分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使用固本祛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虚证患者能使其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3.
Cu~(2+)和Ni~(2+)对硝化颗粒污泥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Cu2+和Ni2+对硝化颗粒污泥的单一毒性,采用析因实验研究了Cu2+和Ni2+混合体系对硝化颗粒污泥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Cu2+和Ni2+的2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95.23 mg.L-1和26.45 mg.L-1.由析因实验所得的响应曲面模型具有较好的优度(R2为0.975),能够较好地对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Cu2+和Ni2混合体系的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4.
乌连止泻颗粒剂中白术、木香、干姜含有挥发油成分,甘草有助于挥发油溶出,采用共水回流法提取,以挥发油溶出率为指标,对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粉碎程度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利用β-CD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结果表明,经试验确定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为,将白术、干姜、木香、甘草粉碎成粗粉,不浸泡,加8倍量水,共水回流提取6 h;挥发油包合工艺为β-CD:挥发油为4:1;β-CD:水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95.
以95%苄嘧磺隆为原药,尿素为崩解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润湿剂,以PO-EO嵌段聚醚为扩散剂,以硅氧烷制剂为憎水剂,以玻璃空心珠为填料,对苄磺隆10%漂浮粒剂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96.
In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waxy genes are present at three loci (Wx-A1, Wx-B1 and Wx-D1)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amylose synthesis in the grain. Near isogenic lines (NILs) of the agronomic cultivar Tremie with either one, two or three waxy null allel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genome response to these null alleles through proteomic analysis of starch granule associated proteins of mature grain. Among the 352 spots that were revealed, 86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NILs. The main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granule bound starch synthase (GBSS), product of the waxy genes. A strong relation (R2 = 0.94) between the amount of GBSS per gram of starch granule and the amylose quantity in the grain was revealed through quantification of the GBSS in each NIL. The analysis of GBSS quantity for each NIL invalidated the additive hypothesis for the expression of this enzyme in (Wx-A1a Wx-D1a Wx-B1b) (Wx-D1a Wx-B1a Wx-A1b) and the normal form of Tremie. In addition, four proteins identified as inactive GBSS were increased (+144.9%) in the triple null isogenic form compared to the normal form of Tremie. The quantitative variations of the proteins present in starch granules support the idea of regulatory mechanisms between genomes.  相似文献   
197.
为有效控制蒿板青颗粒的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蒿板青颗粒中有效成分一枝蒿酮酸和 (R, S) -告依春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 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min,5% A;0~10min,5% A→15% A;10~25min,15% A→30% A;25~40min,30% A;40~41min,30% A→5% A;41~45min,5% A),检测波长为245 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表明,在该色谱条件下,辅料对一枝蒿酮酸和 (R,S) -告依春出峰均无干扰,一枝蒿酮酸和 (R, S) -告依春与相邻杂质峰分离良好;一枝蒿酮酸、(R, S)-告依春浓度分别在24~120 μg /mL和4.8~24 μg /mL范围内,峰面积与其对应的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一枝蒿酮酸R2 = 0.9992,3组样品中一枝蒿酮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97.9%和98.1%,RSD分别为1.31%、1.02%和1.33%;(R, S)-告依春R2 = 0.9997,3组样品中(R, S)-告依春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8.3%和97.5%,RSD分别为0.56%、0.88%和1.14%)。该方法简便、分析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蒿板青颗粒中有效成分一枝蒿酮酸和(R, S)-告依春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8.
旨在探究苦参苍术颗粒是否通过调节肝组织胆固醇代谢,改善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导的肉鸡肝组织胆固醇合成异常。将40只2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参苍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和苦参苍术组分别胸部肌肉注射0.7 mL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液(8.37×108 CFU·mL-1),苦参苍术组在接种菌液24 h后,在饮水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苦参苍术颗粒(低剂量组:3.6 g·L-1,中剂量组:5.5 g·L-1,高剂量组:7.3 g·L-1),自由饮水,连用7 d。试验结束,所有试验肉鸡处死,收集血液,采集组织样品,称体重和各器官重;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清和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H)、甘油三酯(hepatic 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  相似文献   
199.
为了揭示拟穴青蟹受精膜形成机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其受精膜形成过程中环形颗粒的形成与胞吐。结果显示,拟穴青蟹精子入卵后,发生皮层反应而形成受精膜。皮层反应包括致密颗粒首先胞吐以及环形颗粒的相继多轮胞吐。每轮环形颗粒的胞吐参与到受精膜的平缓期、增厚期和举起期3个阶段。环形颗粒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受精膜的增厚期,受精卵的皮层和靠近皮层的内质中都在形成大量的环形颗粒,并且迅速移至皮层质膜附近发生爆发性胞吐,参与到受精膜的快速形成中。环形颗粒的形成与2种卵黄颗粒以及脂滴密切相关,在皮层中发现了线粒体参与其中,推测在拟穴青蟹受精卵的皮层和内质中可能存在环形颗粒合成的两套不同机制。研究表明,卵黄颗粒、脂滴及环形颗粒在拟穴青蟹受精膜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0.
为研究含水晶梨颗粒亲水性胶体溶液通电加热过程中,颗粒尺寸、颗粒体积分数、CMC-Na体积分数、胶体溶液质量分数和柠檬酸质量分数五因素对通电加热速度的影响,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加热速度数学模型,对影响加热速度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影响通电加热速度的工艺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胶体溶液质量分数、CMC-Na体积分数、柠檬酸质量分数、颗粒尺寸、颗粒体积分数;影响加热速度的各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颗粒尺寸1.0 cm、颗粒体积分数30%、CMC-Na体积分数40%、胶体溶液质量分数4%、柠檬酸质量分数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